致敬中国医师: 走近“擎灯人”
赵磊口中的这家乡村医师学院,是2016年由河北医科大学成立的全国首家乡村医师学院。七年间,乡村医师学院的500多名医师在服务社会、服务基层卫生事业的道路上,让“擎灯”精神照亮广袤乡村,提升了17万名基层卫生人员的各项技能。在“8.19”中国医师节来临之际,让我们一起走近这群可敬可爱的“擎灯人”。
(相关资料图)
输血造血并举,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
“成为一名乡村医生,可以让乡亲们在家门口就能看病。”赵磊说,他的外祖父也是一名乡村医生,从小耳濡目染,在心中埋下了立志从医的种子。2004年从医学院毕业后,他就回到家乡成为一名乡村医生。
“在卫生室看病是首诊,乡亲们在这里能看好病,就不用再去其他医院奔波了。”日前,赵磊告诉记者,能够帮助乡亲们减轻痛苦、缓解症状,他很欣慰,但是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乡村医生,自己还有好多知识要学习。而2023年3月河北医科大学乡村医师学院举办的线下培训班,对于他来说就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提升机会。
同样受益乡村医师学院培训的还有“张家口执业能力提升培训”微信群里的乡村医生们。
“终于考过了,感谢河北医大的各位老师在执考路上助我们一臂之力!”“技能实操训练非常重要,这次能通过考试,真得好好感谢医大的各位老师!”……
2021年10月20日一大早,乡村医师学院负责人的手机里“张家口执业能力提升培训”微信群里丁零丁零响个不停。
以冬奥会为契机,河北医科大学和张家口市卫健委在提升张家口基层卫生服务能力上下足了工夫。乡村医师学院在了解到乡村医生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不高等问题后,面向张家口市的基层医务人员、卫生管理人员和公共卫生人员,率先开展执业能力提升培训,帮助乡村医生通过资格考试。
除了助力冬奥,近年来乡村医师学院还坚持支持雄安、积极精准援疆,在医疗能力提升需求强烈、区域覆盖带动能力强的地域,先后设立了9个培训基地,统一挂牌、统一标准、统一规范化管理。
成立7年来,乡村医师学院师资人员行程近10万公里,举办各类基层卫生培训74期,面授基层卫生人员万余人,800多部医学视频课件全部免费开放,200多万人次通过网络平台学习。
注重人文关怀,将医学人文教育融入其中
乡村医生,不仅仅是医生,还是基层百姓的健康“守门人”。河北医科大学乡村医师学院院长齐向北说,跟城市大医院的医生看病略有不同,在农村看病需要更关注人情。因此,每次培训班的“开班第一课”,他们都会安排一堂医学人文教育课。
“除医学专业能力外,乡村医生还需要提升哪些能力?”2023年5月,在“河北医科大学保定乡村医生能力提升学习班”上,当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感染科主任赵彩彦抛出这一话题后,引发了现场学员的热烈讨论。
来自阜平县平阳村的乡村医生马越坦言,一些医患沟通问题在农村确实比较普遍,学习“深造”后的她,也明白了行医不仅要给老乡看好病,还要让老乡好看病。
课堂上的收获,让马越跟村里一位20多岁的精神障碍患者小娣的关系“更上一层楼”。儿时的一场高烧,让小娣的大脑发育水平停留在了十岁。“之前去随访,她一直都不愿配合,很抵触,”马越说,“如今每次随访第一件事儿就是抱抱她,她心里不抵触,病也就容易看了。”
“为了掌握乡村医生的实际困难和迫切需求,乡村医师学院的医师们常年奔赴基层一线。”齐向北说,以如何更好地进行医患沟通为例,他们不仅要一次次实地调研村卫生室的情况,还要倾听乡村医生的真实感受。他们会一遍遍嘱咐老师们,授课对象是基层卫生人员,讲课内容要结合实际,难度要适中。
据介绍,为了将总结的实践经验形成理论知识,再让理论知识更好地应用到实践当中去,在给乡村医生培训的具体课程设置上,内容涵盖医学人文、常见病与多发病、合理用药、急诊与急救、临床实践技能、公共卫生服务等内容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同时,还以发病症状为主线,分专题围绕病因、初步诊断和处理办法等内容,编写适应乡村医生需要的新型实用培训教材。
无私为民办学,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如何做好一名乡村医师学院的培训老师?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作为乡村医师学院的授课老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大内科主任、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二科主任袁雅冬表示,应该秉持一种为了百姓和患者的生命和健康拼尽全力、做到极致的医学精神。
袁雅冬说,作为河北省呼吸病学带头人,她在基层走访时发现,在一些山区偏远地带,很多自然村是没有卫生室的,更别提执业医师了。“老百姓生病了,小病小痛常常忍着,拖到大病时,往往就得去大医院,但又舍不得花钱。”多年的基层走访,令她深感基层医疗资源匮乏之痛。
近年来,随着乡村医师学院的成立,袁雅冬也见证了基层医疗的可喜变化,“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全省常见病、多发病县域就诊率达90%以上,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在基层就诊看病。乡村医师学院真正地培养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促进全民健康,重点在农村。河北省优质卫生资源分布不均衡,尤其是在边远地区和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与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不平衡之间的矛盾还较为突出。
为切实提升乡村医生队伍的诊疗水平和服务能力,2016年河北医科大学统筹全校系统教育教学资源,成立全国首家乡村医师学院。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学院发展,坚持顶层设计,成立乡村医师学院院务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谋划学院科学发展,课程体系、教材体系和师资队伍建设稳步推进。学院成立七年来,秉承“擎灯”精神,大力培育健康“守门人”,免费为乡村医师提供适宜培训,提升乡村医生的医疗服务能力。
“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培训是第一抓手,而培训就需要有师资。”齐向北坦言,因为是公益教学,所以开始征集师资时,他们心里有些没底儿,但没想到的是,当面向学校各直属医院发出师资征集信息后,仅用一周时间,就有来自学校各直属三甲医院的500余人报名参加,其中高级职称人员占70%。
截至目前,乡村医师学院已先后深入国家级深度贫困县、革命老区、贫困山区等地进行义务培训,与雄安新区、张家口、邢台、保定、湖北神农架、新疆铁门关、内蒙古奈曼旗等地签订培训协议并设立培训基地,为当地留下了一支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学院名片:
河北医科大学乡村医师学院成立于2016年,是一家致力于乡村医生培训工作、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的教育学院。成立7年来,共举办各类培训班74期,现场培训学员万余名;与此同时,通过“现场面授+远程直播”“实操理论+基地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为全省基层医疗单位培养了17万名卫生人员。
目前,学院拥有500多人师资团队,建有9个培训基地,录制视频课件800多个;还建立了乡村医师学院网站和微信服务号,网站点击量达300万人次,微信12万人关注,并自主研发“河北乡医”APP,覆盖全省基层卫生人员。《让“擎灯”精神照亮贫困地区》成功入选全国教育扶贫典型案例。河北医科大学乡村医师学院医疗惠民服务项目获评2021年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示范项目。(燕赵都市报纵览新闻记者张欣媛 檀亚楠 李珂)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