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是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大兴调查研究是新征程上开好局起好步的必然要求。宝山区正掀起大兴调查研究的热潮,各级党员干部深入一线,倾听“真民意”;直插一线,掌握“真情况”;对症下药,拿出“真对策”,助力宝山“北转型”和建设上海科创中心主阵地。
(相关资料图)
把握标线主线底线“三条线”
唱响养老治理救助“协奏曲”
文 | 宝山区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姜玮枫
民政工作量大面广、点多线长,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到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再到社会救助兜底保障,都是关键民生事务。做好民政工作不能只坐在办公室里听汇报、看数据,而是要多去民生现场捡捡“芝麻”,与群众唠唠家常、听听想法,站在群众的角度,把情况摸透,把问题想透,把办法用透。
一、优化一条标线,打造高品质幸福颐养
2022年末,宝山区的常住人口达到223.52万人,其中老年人口占比超过24%,老龄化程度高于全市平均值。全区已建成养老机构72家,养老床位总量位居全市第三,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已达295处,较“十三五”末增加2.48万平方米。在走访基层过程中,我了解到未来一段时间,顾村、罗店、大场这些拥有大型居住社区的地区,人口导入速度会不断加快,老年人口增速将赶超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的速度。
如何让老年人在宝山安享幸福晚年生活?我们围绕“9073”(90%居家养老、7%社区养老、3%机构养老)养老服务格局,不断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针对居家养老,我们试点建设家庭照护床位,依托“老伙伴计划”“老吾老计划”,提高专业照护能力。主动落实对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等暖心举措,推广紧急求助、一键呼救、智能报警等应用场景,为居家老人创造更多温馨、便利、智能的养老服务。针对社区养老,我们着力推动区级养老服务设施专项布局规划落地实施,进一步完善“15分钟社区养老服务生活圈”,促进“南北中”养老服务设施多点均衡布局,每千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筑面积力争达到48平方米。针对机构养老,我们持续加大养老床位配置力度,提高护理型床位和认知障碍照护床位占比,并试点推行“养老院+互联网医院”发展模式,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在宝山发展高端养老机构。
二、围绕一条主线,深化高效能社区治理
近年来,宝山的社区治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在调研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突出的问题,比如居民“自治”活力不高、社区队伍力量薄弱等。
如何锻长补短、与时俱进,切实为基层减负增能,推动社区治理创新,为建设科创中心主阵地贡献社区力量?我们坚持从制度层面破题,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为主线,聚焦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六大计划”,深化细化民政“六大行动”,构建“幸福之城”社区治理新格局。一是活力社区“增彩”行动,深化楼组微治理,建立楼组自治资源库,升级楼组线上展厅,推出楼组成长赋能“工具包”,提标升级“活力楼组”3.0,打造1000个“活力楼组”和12个“活力楼群”。二是协商民主“增效”行动,优化线上议事协商,“民心项目勾选”由社区延伸至乡村。深化线下议事协商,指导基层将房屋租赁、移风易俗等内容及时纳入村规民约,用“小规约”推动“大治理”。打造12个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点位,形成全覆盖的社区参与。三是社区能人“增力”行动,深度挖掘培育社区治理“达人”,举办“乘风破楼组长”活动,开展“活力楼组创造营”等增能培训,激发达人思想活力和创造动力。挖掘更多的“草根达人”“明星居民”,构建更多“达人社区”。四是社工成长“增能”行动,建立社工人才库,出台跨街镇流转机制细则,推出一批社工专项福利。健全“一营一地一节”培育成长计划,加强12个2.0版“社区干部实训基地”建设,推动“善治星工场”计划落地见效。通过增能与关爱并举,不断提升宝山社工职业归属感、幸福感。五是数智家园“增慧”行动,依托社区云、社区通等平台,推出“服务居村十大场景”,帮助解决群众问题。加强与“一网统管”“一网通办”的融合联动,健全“民意直达”和线上线下协调处置机制,形成数字化问题处置管理闭环。六是多元参与“增质”行动。发挥“1+12”社会组织服务中心枢纽作用,实现等级评估3A及以上全覆盖。完善“五社联动”机制,链接优质公益资源。开展“公益种子计划”,选取有潜质的社会组织进行重点扶持培育。
三、兜牢一条底线,推动高质量救助帮扶
社会救助是一项保障基本民生、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制度安排。在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的基础上,党的二十大将“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对“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提出要求。
作为人口大区,困难群体也是我们最牵挂的人。结合新时代新任务,为不断满足困难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努力在救助对象、理念、主体、方式、内容、手段、标准方面实现全方位转变。一是针对少数因自身健康状况或不了解政策无法求助的“沉默的少数”群体,如未成年人和特殊困难群体,我们全覆盖12个街镇设置救助顾问服务站点,社区救助顾问们在日常走访中主动介入、深度关心困难群体,并针对性地分析个体情况,帮助个体解困,变过去的“人找政策”为现在的“政策找人”,目前“社区云”线上备案登记“区、街镇、村居”社区救助顾问共563人。二是针对政府社会救助工作资源相对单一的情况,我们牵头发挥救助联席会议作用,落实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积极发挥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办公室职能,完成12个街镇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建设,实行“一街镇一品牌”项目化运营,开展“为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监护缺失或不当的儿童提供支持服务”项目,形成31支由“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儿童福利社工”组成的专业队伍。同时,为扩大救助受益面,积极引入第三方力量,推进“桥计划”、精神障碍社区试点工作,整合和凝聚社区企业、社会组织等多元社会力量参与救助帮扶,形成共同关爱弱势群体的强大合力。
调研的过程也是学习、思考、完善的过程。今后,我们将持续深化调查研究长效机制,用“接地气”的行动干好“暖民心”的事业。
来源:上海宝山官方微信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