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之后,白天暑气尚未消退,但晚风中已带有丝丝凉意。夏秋之交,让我们走进长三角的夜晚,感受无限的生机。
(资料图片)
戏曲演出、纳凉晚会、露天电影、图书夜市……最近,江苏各地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点)等阵地,充分利用夜间群众闲暇时段,创新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幸福夜集”主题活动。
京剧选段、音乐Live秀、原创音乐、民乐秀……南京市环玄武湖综合办公室联合金陵STYLE街区举办“遇见夜金陵×湖畔音乐汇”夜间文化活动,精彩节目吸引各个年龄层的观众群体,该活动将持续到8月26日。
苏州高新区图书馆组织“艺述夜课”阅读活动,邀请专业教师为大家讲解苏扇造型艺术、扇面制作技艺及扇面绘画技巧,让居民现场体验苏扇制作过程,直观了解苏扇文化。
在无锡市滨湖区蠡溪生活坊,一群平均年龄仅8岁的孩子在暑假夜晚以置换或售卖的方式处理家中闲置物品,从中学习循环利用和回收环保理念。
8月9日晚,宿迁市宿豫区新庄镇党委邀请当地党报记者宣讲团做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宣讲会,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百余名党员群众到场聆听。
“夜市”“夜集”不仅可以用来亲朋闲逛、欢聚,也可以成为就业供需平台。《新华日报》本周发表评论,点赞苏州、连云港、扬州、南通等市的“人才夜市”做法。文章认为,“人才夜市”将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夜生活场景与求职需求相结合,体现了人文关怀,让招聘就业更接地气。同时,不少地方在“人才夜市”中,设立了政策服务区、人才乐享区等区域,集政策咨询、企业推广、社保卡办理与招聘洽谈于一体,向广大人才提供多元化、集约式服务,此举让“人才夜市”效应得以放大。
丰富多彩的夜生活,少不了体育运动。南京市玄武区北门桥社区自7月3日以来开启暑期“夜间瑜伽研习班”,该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负责人介绍,这个班很受社区内白领欢迎。入夏以来,镇江市润州区七里甸街道依托街道文化站开发晚间场馆,举办陈氏太极拳养生课、形体芭蕾课、乒乓球俱乐部友谊赛等特色化全民健身活动。
本周二恰逢第15个“全民健身日”,长三角各地媒体也在总结当地群众体育事业发展成就。据统计,2021—2022年,江苏享受低免开放补助的公共体育场馆累计接待人次5319万,支持各类学校、协会、青少年俱乐部等举办体育培训109.9万人次。记者了解到,江苏将进一步优化老年人健身项目和面向儿童的体育培训,让更多人群充分享受场馆低免开放政策带来的实惠。
上海通过发放“体育消费券”活跃全民健身氛围,领券消费最多一次可节省一半的健身费用。上海市目前共有体育消费券定点场馆647家。今年开始至8月6日,上海市民累计用券2361万元,拉动总消费比为1∶2.91。同时,上海还通过打造包含金融、商业服务、旅游休闲、购物消费、文化娱乐、体育健身于一体的CAZ(中央活力区),为市民创造体育消费新体验新场景。
在浙江,当地迭代完善“浙里健身”应用,升级全民健身地图等场景,推广体育场地设施管理等应用,推进体育公共服务全民化、优质化、均衡化。
繁荣的夜文化,是城乡大地富有生机活力、经济稳定向好的见证。8月9日,《解放日报》发表对长三角经济半年报的解读,今年上半年,除了上海,长三角增速较快的城市有南通、杭州、无锡、合肥等,同比增速超过6%。
作为全国最大的消费市场,长三角在消费上的恢复态势十分猛烈。上海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最高,达到23.5%。江苏、浙江、安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也分别增长了10%、9.1%和7.3%。文章提到,江苏、安徽两省的生活性服务业加快恢复,其中旅游游览和娱乐服务增长均超一倍,居民出行服务、文化体育等服务业收入也都同比增长超两位数。
近日的两则消息也在佐证长三角经济的韧性。8月12日的《新华日报》报道,今年以来,南京禄口机场客货运形势总体平稳,基本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截至7月底,南京禄口机场航班起降12.87万架次,增长70.8%;旅客吞吐量1560.47万人次,增长118.2%;货邮吞吐量20.69万吨,全国排名第9位。
据《浙江日报》报道,8月10日上午9时许,浙江市场经营主体总量突破1000万户。据统计,近5年浙江市场经营主体总量年均增速8%以上,相比2019年底市场经营主体总量增加275.75万户,增长38%。
标签: